1月20日晚,第五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线上总结交流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本届微电影展示活动,共评出特等奖6部、一等奖15部、二等奖30部、三等奖40部、优秀奖224部、单项奖4部及组织奖5个。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总教指委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永宽教授及获奖团队师生代表于线上出席了本次活动,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师生2200余人在线观看了本次活动。
徐青森司长在致辞中指出,“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精神,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大学生参与度,增强课程获得感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展示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成果的重要平台。他认为,本届展示活动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主题鲜明,二是创意新颖,三是感染力强。他希望,获奖同学们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身边同学更多地关注和参与此项活动,在思政课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格,注重知行合一,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希望指导教师们继续探索教学方法创新,善于用好“大思政课”资源,回应学生关切,解答学生困惑,既讲出政治理论的准确性深刻性,也讲出价值引领的说服力感召力,实现情理交融、入脑入心,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和水平。
沈壮海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有关情况。他指出,此次微电影展示活动是深入实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专项工作,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一。他认为,此次活动获奖作品紧扣时代主旋律,融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体现了新时代优秀青年大学生的青春范、思想范和时代范。青年大学生们运用微电影艺术化呈现思政课教学成果,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夯实了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培养堪当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探索。
本次活动颁布了各奖次作品名单,设置了获奖作品集锦展映、获奖影片代表作品播放、嘉宾访谈等环节。
在云端对90余部微电影进行了集锦展映。对三等奖代表作品——武汉理工大学《心光》、二等奖代表作品——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守望》、一等奖代表作品——西南交通大学《问•道》、特等奖代表作品——江西师范大学《旗迹》等4部作品进行了整部展播。
在获奖作品团队访谈环节,各代表作品创作团队分享了台前幕后的创作故事和感受。
评审专家代表李冉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他深刻感受到了本届微电影作品的无形力量,每部作品都展现出了一个个生动的世界。从作品中看到了当代青年的信仰和力量,每部作品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希望,代表了前进的力量。从作品中看到了“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的生动实践,每部作品都体现了“目光所见皆是思政素材”,要充分利用好微电影这个载体开展大思政课。
罗永宽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315项作品在主题和立意、构思和选材、叙事和效果等方面均呈现出较高水准,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价值引领力和艺术感染力、知情意行相互交融。他对出席本次活动的教育部社科司、各地高校及相关高校马院的有关领导、指导老师和参与作品创作的广大同学们和参与本次评选活动的各地专家学者、各位老师及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获奖的高校、团队以及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的祝贺。
经过严格认真的评审程序,在诸多参赛作品中,武汉大学《茶水》、贵州大学《芳华遇见新时代》、江西师范大学《旗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远山的呼唤》、天津职业大学《我在家乡挺好的》、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藤蔓的青春》六部作品荣获特等奖。这些作品艺术构思独特巧妙,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生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貌,得到了专家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湖南省教育厅、四川省教育厅、贵州省教育厅、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赛区参赛作品积分排名居前三位,获省区教育行政机构最佳组织奖。
据悉,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教育部指导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我心中的思政课”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旨在运用微电影这一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载体,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引导学生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供稿:田祥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