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标签:成长梦想,乡村振兴,理想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新时代青年,思政,青春励志,青春芳华,创业创新,责任与担当
指导教师:朱尉,陈丹丹
团队:杨家慧,杨诗雨,李艺佳,李昊轩,卢午生,赵梓涵
作品描述:
《点亮》以“点亮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为主题,该知识点是大学公共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点亮》以我校赵曦为代表的毕业生返回家乡,帮助非遗“竹纱灯”解决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困境,从而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这一真实案例为导入,通过赵曦在毕业后回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这一价值选择,让同学们在与同龄人赵曦同学的面对面交流中,使同学们明白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既要看贡献的大小,也要看尽力的程度;既要尊重物质贡献,也要尊重精神贡献;既要注重社会贡献,也要注重自身完善。真正明白马克思所说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的深意。同时,通过赵曦分享自己团队帮助非遗传承人朱大叔的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以及团队是如何在抓住主要矛盾,集思广益、团结互助中将“竹纱灯”与盛行的汉服秀相结合找到解决困境的突破口,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同学们向赵曦学习,使同学们明白实现人生价值既要利用主、客观条件,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点亮非遗“竹纱灯”使其得到传承的同时,也点亮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品设计构思: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通过平时在给大学生讲授思政课时,发现很多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清晰地把握何为正确的人生价值,面对现实利益和价值观的冲突,在进行价值选择时往往产生迷茫,影响其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面对这一现实问题,如果单纯地讲理论知识,自然效果不佳。思政课既要“接地气”、“聚人气”,又能让大学生入脑入心入行,就必须“活”起来。本校2020届文学院学生杨嘉怡是陕西师范大学“非遗手工艺蒲公英计划”的项目发起人,她和团队成员在调研中发现传承几百年的安康竹纱灯制作工艺如今只剩一家。杨嘉怡团队从政府政策支持、传承人群对接等不同角度唤醒了竹纱灯之美,保护了非遗手艺,并且她本人也入围了第十四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杨嘉怡作为师大学子的一员,她的故事新鲜真实且具有影响力,而且关联着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这一内容,是一个很好的脚本。本作品就是以杨嘉怡同学的故事为原型进行创作,竹纱灯看似脆弱,却摔不烂、吹不灭。被边缘化的竹纱灯被“点亮”了,这光亮也启示着同学们面对现实的考验、内心的曲折幽暗,要让自己经得住历练,保持心中不灭的热爱,去实现人生价值,去点亮让自己坚定不移奔赴的未来。